昨天一个哥哥带着他家孩子来我家做客,然后我们聊了一会。孩子今年刚刚考完研究生,在等成绩出来,然后决定要做什么。我们聊了很多话题,比如,为什么要考研?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?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?决定成就的都有哪些?……
其中有一个话题,让我印象很深刻,那就是哥哥问了一个问题 ——
孩子大学是会计专业,这个未来发展怎么样?
我分享了一个不同角度的想法 ——
决定未来发展的不是专业能力,而是我们在学习专业能力的过程中,有没有培养出一些「做成事」的能力,比如,学习能力、主动性、创新能力、表达能力、逻辑思考能力等。
这些能力有了,未来发展一定不会差。因为这个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,再加上AI的趋势,比如,最近ChatGPT、豆包,以及很火的 DeepSeek,很多「专业能力」的门槛一定会慢慢降低,甚至被AI取代。拿会计来说,我没有学过会计,但现在如果我要解决一个税务、或者记账方面的问题。我可以借助AI很快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。
当然,这只是一个举例。我的意思是,我不是必须花1年时间,专门考一个证,读一个专业,系统的学习一门知识,才能解决问题。而是当我有很强的学习能力,结合上AI,那解决问题的门槛,会降低很多。那这个过程中,最核心的就不是专业能力。
进一步,既然谈到未来发展,那就肯定不是单纯的打工。如果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,比如,自己创业,或者给别人提供服务。拿会计来说,给一些小公司做这方面业务,收服务费。
这个事情想要做成,专业能力当然重要,但只有专业能力,肯定不够。
我们需要知道,哪些公司有这样的需求?(需求洞察能力)
如何找到这些公司?(流量能力)
如何知道他们的业务范围?关心什么,担心什么?(学习、研究能力)
如何让对方愿意付费?(建立信任、沟通、表达能力)
这些都属于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这些能力学校没法教。
他只能靠个人的主动性,去突破舒适区,去自己一点一点尝试,在实践过程中慢慢积累。
而这恰恰是我们大部人传统教育出身的孩子,非常欠缺,或者说空白,甚至是抗拒的。
抗拒的意识就是,一旦提到要主动一点,要去突破舒适区,很多孩子会下意识觉得:我不行,我不敢,我不要。也就是,从小到大的习惯,在我们潜意识里深深绑定了一个束缚性信念,让很多人连去尝试的想法,都不会有。这才是最严重的事情。很多30多岁的成年人,也有这样的状况。
后来,我们还聊到说:小时候不听话的孩子,反而长大更容易成事。因为他们敢于打破规则,自己有主见,有思考,有去尝试的勇气。虽然有时候做的事情不对,但这个可以不断迭代,慢慢变得正确。
而听话的孩子,在这个听话的过程中,身上的勇气、自信、创新能力,都被一点一点消磨掉了。孩子又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成长的。所以,让自己先变成一个有勇气、有自信,敢于突破自己舒适区的人。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